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洛芙科技申报的“半导体激光脱毛仪”成功获批

    5月6日,国药监局发布的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显示,洛芙科技申报的“半导体激光脱毛仪”成功获批,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53090869。

    2天前
  • 礼来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新适应症获批临床

    5月6日,据CDE官网显示,由礼来(Lilly)申报的Orforglipron胶囊通过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此药物用于治疗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高血压。Orforglipron是一款处于研发阶段的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它突破传统用药限制,患者可在一天中任意时段服用,且无需调整饮食结构或控制饮水量。

    2天前
  • 苏州尚美「聚对二氧环己酮面部埋植线」获批上市

    5月6日,苏州尚美申报的“聚对二氧环己酮面部埋植线”正式获NMPA批准上市,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准20253130912,主要适用于面部植入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及其浅层组织以纠正鼻唇沟皱纹。在苏州尚美获批之前,国内仅有5面部埋植线产品获批,分别为爱美客紧恋、韩士生科MINT线、微度菲翎线、普丽妍埋植线、微拉美提带。其中微度公司占据两款。

    2天前
  • MOYAL岚至携新技术和新产品亮相美沃斯,引领全周期皮肤管理新未来!

    5月9日,全球雾化科技巨头SMOORE集团旗下专业美学品牌MOYAL岚至,将在杭州美沃斯大会首发亮相,举办进化的力量2.0技术发布会。在本次美沃斯大会上,MOYAL岚至除了发布全新的「TPS雾化无创透皮技术」,也将推出两款旗舰产品——院线产品M10PRO雾光炮和居家产品M10双效超导仪,以“医养一体”的全新理念全面覆盖机构、居家和户外场景,为消费者带来无创精准、安全高效的全周期皮肤管理方案。

    2天前
  • 泰美瑞语音交互水光机器人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5月7日,泰美瑞水光机器人正式通过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查,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为中国首台搭载语音交互系统的水光注射设备。2025年以来水光针市场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机遇,先后三款产品获批,分别为华熙生物“润百颜·玻玻”和瑞士海雅美“克拉·赫本”两款基础水光,以及华熙生物“润致·缇透”一款复合水光。

    2025-05-08 10:24

 医美行业观察

口腔医美产业图鉴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2758

( 0 )

( 0 )

( 0 )

2021-01-13 10:06

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策利好等因素,中国牙齿美白行业近十年得到逐步发展,2014-2018年,中国牙齿美白行业市场规模从38.7亿元增长到6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4%。根据艾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医美用户的购买情况,牙齿美容占比达39.7%,虽然相比于皮肤美容和面部整形还有些差距,但是其高速增长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


微信图片_20210113100646.jpg


简单来看,牙齿美容包括牙齿正畸、牙齿修复和牙齿美白。其中牙齿美白是需求度更高,操作性更强的项目,主要包括冷光美白、皓齿美白、贴面美白、激光美白等。


具体来看牙齿美白行业的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为器械、药品、耗材等原材料生产商,上游原材料成本占据中游牙齿美白项目费用的10%-20%;中游环节主体为各类口腔医疗机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口腔科、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牙齿美白科室及整形医疗机构的口腔科);下游由终端消费者构成,消费者男女比例为1:9。


微信图片_20210113100650.jpg


上游原材料大致分为牙齿美白器械、药品和耗材。


由于牙齿美白所需要的医疗器械对生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进入壁垒较高,再加上中国医疗器械方面整体比发达国家起步晚、起点低,所以我国产品仍长期依赖进口,尤其是高值耗材及设备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国内企业研发能力又弱,使得这一市场的开发面临很大难度。但是随着我国牙齿美容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产产品价格的低廉,激光美白、冷光美白、皓齿美白及牙托美白等项目的上游原材料以国产为主。


根据头豹研究院整理:中国牙齿美白器械生产企业主要有外资龙头企业和本土大型企业,外资龙头企业以西诺德、3shape、义获嘉、固美等企业为代表;本土大型企业以沪鸽、康桥等企业为代表,拥有自己的龙头产品、供货稳定,是进口替代的中坚力量。


在药品方面,这类产品在医疗机构中配合器械使用,仍以进口为主,如常用的口腔麻药碧兰麻主要从法国进口。由于此类药品在时间和资金上的投入较多,所以产品价格较高,行业竞争也相对优良。


耗材方面一改进口占据优势的局面,主要的生产厂商是本土大中型企业和本土小型企业,这两类企业的发展也使得耗材质量出现明显差距。


中游:在牙齿美白产业链中,中游是最活跃的一环,主要是各级口腔医院。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服务提供方主要有4类,分别是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连锁口腔诊所、个体口腔诊所。


根据平安证券统计的2003年至2018年,我国公立、民营口腔专科医院数量及增速显示:我国民营口腔专科医院近年来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而我国公立口腔医院的数量基本维持持平。


微信图片_20210113100654.jpg


民营口腔医院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有:1、我国口腔医疗服务资源供不应求,目前处于蓝海市场。整体来看,口腔医疗行业处于良性发展状态,用户对牙齿美白的需求度越来越高;2、口腔医院盈利能力较强,由于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口腔医院有了更高的客单价和营业利润;3、口腔医疗服务医保覆盖项目较少,公立与民营医院患者支付费用相差无几,许多高单价项目涉及昂贵的材料费用,所以很少出现在公立医院的报销范围。


下游:服务商和消费者共同促进行业迭代发展。


在下游,由于移动时代的来临,新氧、美呗、更美等为用户提供牙齿美白信息APP的推出,引起了各路资本的青睐。它们通过扮演独立第三方的角色解决了消费者、医师、医疗机构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这一痛点,加速了包括牙齿美白在内的整体医美市场的扩容。


从消费者角度看,女性是牙齿美白的消费主体,男女比例为1:9。从城市分布来看,根据新氧的数据显示:湖北省、陕西省的医美项目TOP品类为牙齿美容。


整体来看,牙齿美白所在口腔医疗领域处于良性发展状态,市场尚属蓝海。上游端设备及器械领域,我国产品企业亟需提高研发能力;中游端作为行业内核心资源的口腔医生正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医生资源的稀缺是互联网、资本、政策都无法替代的。


整体来看,口腔医疗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似乎各有各的难处,并且各个环节有一定的传导效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寻找新突破口是眼下的关键。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内参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分享至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