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熙生物在功能性化妆品领域的成功已经有目共睹。和爱美客不同,华熙生物下定了决心要多元发展,从占据龙头地位的玻尿酸原料领域走出来。
自从华熙生物年报公布之后,就有不少人在质疑华熙生物是否还能算是一家医美公司,毕竟被冠以“医美三剑客”的华熙生物似乎已经越来越把跨界生意当成了主业。其年报数据显示,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去年的营收已经达到13.46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51.15%。而通常被认为华熙生物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透明质酸原料业务,则由2018年占总营收的51.57%下降至2019年的40.35%,这一比例在2020年下降更为迅速,达到了26.72%。在短短的三年内,华熙生物的主营业务便从原料业务转变成了涉足不久的功能性护肤品赛道,对于一家在玻尿酸赛道已经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来说,这种转变不可谓不迅速。其转变的背后除了功能性护肤品近些年营收高速增长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料业务的收入下降。华熙生物原料业务收入仅为7.03亿元,同比下降7.55%,是2020年三项业务中唯一一项收入下降的业务。原材料收入占比降低,有受疫情因素影响国际客户对原料采购减少的影响,但是也有原料业务持续增长空间有限的原因在里面。艾媒咨询和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华熙生物透明质酸销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从2018年的36%提高至39%,营业收入增长却都低于其他两项,侧面说明玻尿酸领域的“天花板”已经达到。随着透明质酸原料上游厂商的入局、发展,透明质酸原料的毛利率下降或不可避免。玻尿酸原料近十年一直在降价,平均每年降幅在5%左右。有分析人士认为,产能的提高并不一定会带来销量的增长,销量的增长也不一定会带来利润率的提高。To B业务增长空间不如To C业务来的广阔。在海外玻尿酸原料持续性低需求的状况下,华熙生物想从玻尿酸原料生产领域走出来,加码布局面向消费者的To C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在华熙生物想走出来的同时,鲁商发展却在一门心思地凭借旗下焦点福瑞达想从耕耘已久的护肤品行业进入到玻尿酸原料的围城中去。山东福瑞达原本和鲁商发展同属鲁商集团,2018年鲁商发展正式转型大健康产业,通过置换得到了山东福瑞达100%的股权。收购之后,鲁商发展拥有颐莲、瑷尔博士、善颜、悦己等多个护肤品牌,其中颐莲为第一大品牌,瑷尔博士是2019年新推出的品牌。鲁商发展与华熙生物旗下均有以透明质酸为主打成分的品牌。但是对比分析鲁商旗下的颐莲、瑷尔博士和华熙旗下的润百颜、米蓓尔可以发现,华熙旗下的品牌定位相对较高。2019年,鲁商发展的化妆品业务实现收入3.13亿元,2020年的化妆品业务收入达6.89亿元,同比增长了119.83%。就在今年6月3日,鲁商发展旗下品牌颐莲携手福纳康公司推出了含有富勒烯成分的颐莲玻尿酸活颜焕亮精华液,意在进一步增强旗下护肤产品矩阵。在护肤品业务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鲁商发展也在积极增强透明质酸原料生产能力。2019年,鲁商发展2.58亿元收购了全球销量第二大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厂商焦点生物60.11%股权,此举迫使华熙生物在2020年以2.9亿元收购了玻尿酸原料厂商东辰生物作为回应。根据济宁市政府官网消息,焦点生物投资5.1亿建设520吨食品、化妆品、滴眼液级透明质酸生产线。第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透明质酸产能将达到640吨。除此之外,公司原生产线技改项目完成之后原产能将从120吨提升到200吨,同时新增20吨医用级别项目。总产能将达到740吨。从总产量看,鲁商发展已经具备不弱的玻尿酸生产能力,但是华熙生物的杀手锏在于其具有技术难度最大、利润最高的医用级玻尿酸生产能力。不过近年来鲁商发展一直在积极推动医用级的GMP认证,也许在将来,医用级玻尿酸生产能力这一最大的的技术差距也会被追平。从玻尿酸原料生产到护肤品,再到年初大热的功能性食品领域,华熙生物和焦点福瑞达的业务布局可以称得上是“如影随形”。在不断的“镜像”和竞争之后,华熙生物和福瑞达这两个源出同门的企业,终究会成为可以一较高下的竞争者。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