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医美行业的“租赁”
与前些年兴起的“共享经济”类似,医美行业的“租赁”模式也一度成为热门,如今这种模式虽然很少被提及,但依然有企业入局。
2021年10月26日,新氧宣布,将与国内首个基于互联网共享经济理念,面向医美及美容机构推出的专业医美及美容设备综合服务平台(B2B)——飞临合作,启动标准化设备租赁新服务。
这一模式最早要回顾到2017年,百达千里试行“以租代买,长租短租”的模式开始,百达千里策划出7大类整体解决方案:设备共享、以租代买、产品推荐、维修保养、多产品组合租机、临床培训、运营指导。
关于设备租赁,医美行业一直有正反两方的争论。
支持者认为,通过租赁设备,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成本,增加可周转的流动资金用于推广运营,而且凭借租期灵活、风险可控、设备没有空置期等优势,可以极大地鼓励机构发展。
反对者认为,租赁本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一,机构非常“娇贵”,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一些设备指数、零件等的偏移,最终影响设备效果;
第二,租赁设备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机构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配置,或许对于想要入局的机构来说,这是一种减轻负担的方式,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投资成本小,机构的不稳定性也就会增强,倒闭跑路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第三,租赁模式对设备质量的把控力会降低。
目前,医美行业的设备租赁一直处于发展不完善的阶段。
但其实在争论租赁模式的利弊之前,我们更应该了解当下的政策管控,如果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擦边球”行为,那么一切结论都是空中楼阁。
一方面是由于医美光电设备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国家对设备流通严格管控,厂商与经销商只能售卖给合法的医美机构。另一方面,正规光电设备价格高昂、垄断性强、管控严格,对于归属机构和执业人员都有严格要求。
总体来看,租赁盛行就必然会有一些代价,民间租赁随着市场逐波而动,没有一个完善认证体系的商业环境,机构和消费者无法验证设备真伪,恰恰使造假者钻了山寨的空子。这就需要上游品牌、中游机构的自觉与相互制约,以及各级监管部门的约束。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