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医美行业观察
监管新规再发布,医美直播回归无“望”了?
“谁销售,谁负责。”
中国针对网络直播带货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作出新规定。7月1日起将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要求,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明确了平台、直播间和主播“人人有责”。
自从医美直播被叫停之后,整个行业都处于观望的状态,而近日医疗美容与直播带货的监管再度加强后,也引发了业内的新一轮猜想:医美直播回归无“望”了?
医美行业究竟需不需要直播带货?
医美直播乱象丛生,使得整个行业都备受“争议”。
首先,医美属于医疗范畴,而医美直播带货本质上涉嫌发布医疗广告、夸大医疗功效等违规行为。对此,国家监管三令五申禁止并采取严打举措。
4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消息,保持对医疗美容广告违法行为高压严打态势,严肃查处平台、直播间以及美妆类主播、达人在直播营销中发布违法医疗美容广告的行为。
另一方面,医美直播与“低价”相伴相生。医美直播靠的就是不断破价吸引消费者购买,打开市场渗透率,但这一举动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引发了整个行业的低价内卷,朝着不良方向发展。
不少医美机构权衡利弊之下,依旧选择拥抱直播,究其根本还是消费疲软客单下滑,想利用低价吸引的新客群。
但事实上,低价引流吸引来的顾客价值很低,难以完成后续的升单及复购。同时低价也无法提供好的效果交付,容易造成医疗纠纷,引发行业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一现状,大机构还能拼财力和规模,以量取胜,收获更多营业额持续扩大影响力,甚至吸引资本进场,而中小机构只能“被迫”跟着卷,长久以往业绩难以覆盖成本。
整体来说,医美直播本身并没有问题,其存在有它的必然性,但是后续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使得其必须叫停。
事实上,直播不应该沦为“低价拓客”的工具,而是应该与品牌营销很好的结合,为机构和上游厂家在产品宣发上打造更多势能。
随着行业监管越发严格,严打医美直播已成为既定事实,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会回归。
站在整个行业来说,叫停直播加强监管是大势所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随着医美营销的迭代发展,或许医美直播能够以另一种更加合规的“新”方式进行呈现。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