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巨子生物控股股东斥资1.056亿港元增持公司股份

    9月24日晚间,巨子生物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接获公司控股股东Juzi Holding Co., Ltd通知,自2025年6月9日发布增持计划后,截至本公告日期,Juzi Holding于市场内合共购入2,006,600股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约为1.056亿港元(不包括佣金及其他开支)。紧随本次增持后,于本公告日期,Juzi Holding合共持有公司583,111,535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数的54.45%。Juzi Holding可能会根据市场状况和适用的监管要求,不时进一步增持公司股份。

    11小时前
  • 乐普医疗医美业务与美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9月22日晚间,乐普医疗对外宣布,公司与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汉海信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本次合作将为公司医美板块销售新增线上合作渠道,与现有线下销售渠道(经 销商、核心 KA)形成互补,构建全渠道销售网络。


    据悉,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美团在上海的核心主体公司,是美团网及大众点评网的合法经营者,拥有完整的平台自主经营权益。

    11小时前
  • 新氧推出奇迹童颜3.0,定价2999元

    9月23日,新氧推出奇迹童颜3.0,这已是该系列产品年内第三次发布,而且再次刷新了童颜针市场价格的底线——定价2999元。


    相比市面上1.3万元到2.4万元不等的同类产品,新氧的定价堪称“颠覆”。虽然新氧已因低价策略多次与上游厂商产生冲突,甚至收到律师函和下架要求,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新氧在平价道路上的步伐。

    11小时前
  • 翎美生物旗下「面部适应症鱼骨线」获批上市

    9月25日,翎美生物注册的“聚对二氧环己酮面部埋植线”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批准,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准20253131917。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医美行业在面部抗衰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翎美生物成为国内首家获批面部适应症鱼骨线注册证的企业,其产品以“双针设计+一体压印工艺”为核心创新点,重新定义了线性提升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标准。

    11小时前
  • 抖音全面暂停直播间械二居家水光、医用面膜等的推广销售

    9月24日晚间,抖音电商平台悄然发布《关于医疗器械类目系统升级的通知》。这则看似常规的公告,在医美和电商圈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


    通知明确,自9月25日起,平台对“医疗器械”大类下数十个细分类目暂停直播推广功能。停播范围不仅仅是械二水光产品,禁播清单长达80多个品类,覆盖从医用面膜、医用喷雾、医用凝胶等所有皮肤科领域械字号产品,以及雾化器、血糖仪、听诊器、助听器等方方面面。

    由此可见,这不仅仅是针对居家水光的整治,是平台在政策引导下,对整个医疗线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的乱象治理。

    11小时前

 医美行业观察

广东拟调整部分医美手术级别,专家机构联名申诉:请求多给民营医美一点生存空间!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2447

( 0 )

( 0 )

( 0 )

2022-03-11 09:41

导读:近日,一份《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征求我省医疗美容外科项目及其分级管理目录意见的函》传出,在当地医美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200多家医美机构联名,请求修改政策,多给民营医美机构一点生存空间。

2.png

这次广东省医疗美容外科项目及其分级管理目录相比2009年版国家《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有了非常全面和细致的划分,充分体现了这十几年来医美行业的发展状态,从65个项目上升到262个项目。


其中把原来的44项大幅度提高分级水平,又增加了176项三、四级手术项目(上睑下垂矫正、鼻整形、脂肪和乳房整形),有行业专家分析很可能为了国家三级医院绩效考核需求,因为原来的国家分级目录中,三级四级手术较少,仅仅各占5项。


从本次调整的项目来看,很多原来可以在医疗诊所和门诊可以操作的一、二级手术,提升为三、四级手术。这也意味着很多诊所、门诊级别的机构很多医美项目是不能做的。


由此带来的影响导致广东省很多医美机构失去一部分客群,甚至有可能造成违规操作事件的频发。基于此,深圳北大医院的知名整形专家李天石教授向广东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写了一篇申诉书,针对《广东省医疗美容外科项目及其分级管理目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明确的不同意见,并且已经有200多家医美机构在申诉书上签名。


以下援引联合丽格董事长李滨文章部分原文:


按照原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疗美容管理分级目录,其中一二级手术占比84%,三级和四级手术占比16%;这个比例符合医学学科发展建设的基本设置,也符合国家关于医疗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而根据新发《意见稿》,一级手术仅占5.7%,二级占比30.5%,三四级手术占比63.6%,这使得医院之间的技术比拼也显得毫无意义,因为按照病种统计,目前常规二级手术有80-90%都已经变更为三级手术,即使一个局麻开眼角手术都已经变成三级手术。同时,由于这样的级别设置,使得中小型民营机构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注意:不是艰难的活着,是必死无疑)。   3.png

以深圳市为例,目前具有医疗美容外科的机构共604家,其中医院58家(公立医院24家,社会办医34家),占比不足10%,门诊部232家,诊所314家,占比超过90%,全市美容外科主诊医师595名。平均每个门诊部有3名主诊医师。公立医院整形外科的高级职称医生数量平均仅为3-8名左右,也就是公立医院医疗美容专科医生具备副高职称以上的主诊医师占深圳市美容外科主诊医师的3-5%以内。其中四家公立医院整形外科主要是做烧伤整形,医美业务开展甚少。


我们认为此项管理办法如果实施,将会导致很多无法预料的恶果:


1.由于这三年疫情的持续和国家各部门联合整治,深圳市只有不到10%的机构处于正常经营状态,60%以上的民营医院都在勉强维持,另有20%以上的机构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此意见实施后,很显然,5.7%的一级手术不足以支撑一家外科诊所,30.5%的二级手术也不足以支撑一家医美门诊部,因为80%的医美常规手术都已经转为三级手术。由于政策限制,门诊部即使医生资历深厚,副高级职称以上,配置规范也无法获得三级手术资质,即使具备麻醉科也无法开展手术,倒闭是必然的。这将摧毁我们整个医美行业,把刚刚培育的正规医生诊所洗刷殆尽。


2.新技术、新项目、新设备在公立医院基本无法开展,数量少的可怜的公立医院根本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这其中产生的巨大落差,将促使病人转向其他机构,甚至是非法渠道。这必将催生一批新生的非法医美和医疗事故。由于数百家以上的医美机构的倒闭使得大量美容外科、皮肤科医护人员以及后台人员失业,同时医疗美容市场陷入崩溃状态。 


3.由于中国医生晋升职称的体制问题,目前已经在民营机构就业,且获得主诊医师资格的主治级别医生,基本没有可能再晋升成为副高职称医生,这部分医生即使聘任到美容医院,也无法操作三级手术。如果按照目前最新的《意见稿》,这批人即使是主诊医生、博士,工作时间超过20年,也做不了三级手术,基本等于失业。这与国家提倡医疗美容主诊医生制度和主诊医师应在医美行业中担任主流的规定是相违背的。深圳数百主诊医师可能失去工作,必然会铤而走险,去非法地点私自做手术求生存,或者离开广东。


4.同时公立医院并不会因为手术升级而获得实际利益。反而由于手术级别升高,使得年轻医生无法获得锻炼机会,三级手术要求副高医生级别才可以开展,现在连诸多局麻手术都已经变成三级手术,年轻医生只能做范围及其狭窄的一二级手术,他们申请到副高职称的时候,需要最少十年时间,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练手时机。


根据国家卫健委于2015年发布国卫医发〔2015〕71号文件指示,对难度高的手术,应该是对医生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和建立手术标准,除限制类手术外,其他手术应该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原则。医疗美容行业的规范发展,重点应该是整治非法医疗(如美容院进行医疗美容,干细胞美容等)和加强监管,在经济形势严峻的当下,我们应该为行业发展助力,不应为了便于管理和减少责任而人为的设定门槛,而且设定过多的枷锁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此《意见稿》显然与国家的基本政策相违背,不但没有扶持,反而在阻碍行业的生存。 


近几年,由于医疗美容行业的迅猛发展,原有手术项目不断增加,全国各地的医疗美容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包括最近2020年颁布的《上海市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修订版》。其中对于医疗美容专业的手术分级做了详细划分,基本精神都是依据卫生部2009年版医疗美容管理办法执行的,甚至在一部分手术越来越普及,大部分医生们都已经掌握的情况下,部分手术甚至出现了降级。例如乳房下垂矫正手术,由四级降到了三级。其他城市,例如北京、南京、温州、湖南……医疗美容管理办法基本都是和国家精神一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刚刚下发的《广东省2022版意见稿》,不但没有将手术降级,改为备案制,反而不断提级,我们无法理解一个简单的局麻开眼角手术,提眉手术诸如此类上百项,技术难度体现在哪里?怎么就变成了三级手术?


作为业内人,李天石教授有更深切的感受,众多的医美机构也“深受其害”。在医美产业笔记主办的2021全球医美大会中,深圳芙必优诊所创始人王展院长曾表示过:就他了解深圳是全国创业型医生最多的城市,政府是很鼓励医生自主创业的,这是当地的一大优势。深圳市福田区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医美分会会长尹卫民教授分析说,目前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占整个医美机构数量的80%,以深圳数据为依据:604家含美容外科的医疗美容机构中,原来只能做1-2级手术的中小型医美机构486家,波及面占80%的中小型医美机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多的国营医院医师(具备三、四级手术能力)自主创业(而绝大部分机构是诊所+门诊部规模,都处在二级水平(行政划分)。


如今看来,《意见函》的公布打破了原来深圳的“医美机构营商环境”,众多民营医美机构(除去美容皮肤科诊所)都面临丢失核心业务,无法维持基本的运营费用,将面临关闭或者萎缩,势必减少就业岗位,裁减人员将引起就业问题。


一个政策的出台,必然要考虑方方面面。确实不能因为整顿医美乱象、减轻监管压力而忽略现实情况。过犹不及的政策必将损伤整个行业。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