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为盆腔器官脱垂治疗提供新方案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通过增强成纤维细胞功能和血管生成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前景》。


    该项研究表明,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rhColⅢ) ,rhColⅢ能够通过增强成纤维细胞功能、促进胶原合成与血管生成,有效重塑细胞外基质(ECM),为POP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生物材料治疗策略。


    1天前
  • 欧邦琪透明质酸钠凝胶皮肤充填剂获FDA批准

    9月11日,沃尔登卡斯集团宣布,公司旗下Obagi Medical品牌的首款透明质酸注射用凝胶Obagi® saypha® MagIQ™于2025年9月10日获得美国FDA批准。该产品由奥地利科罗马制药研发,采用专利 MACRO Core 技术,能形成稳定的三维透明质酸基质,旨在提供自然效果、均匀分布及可预测的注射体验。沃尔登卡斯计划于 2026 年在美上市,并与现有护肤业务形成协同,推动 Obagi Medical 成为集护肤与医美为一体的领先皮肤学品牌。

    1天前
  • 朗姿股份拟9247万收购重庆米兰柏羽67.5%股权

    9月10日,朗姿股份(002612)公告拟以9247.5万元现金收购芜湖博恒二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的重庆米兰柏羽时光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67.50%的控股权。这一交易既是其医美全国布局的关键落子,也是 "体外培育 + 成熟收购" 模式的再度实践,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朗姿的资本运作路径备受关注。


    截至2025年3月31日,重庆米兰柏羽100%股权评估值1.37亿元,对应67.5%股权价9247.5万元。标的业绩支撑显著:2024年营收1.48亿元、净利514.77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3800万元、净利401.89万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长势头强劲。


    1天前
  • 叮当健康加码“创新药”布局 与礼来达成合作

    近日,即时健康到家服务企业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叮当健康”)与礼来集团(以下简称“礼来”)达成合作,继北京地区之后,叮当健康在广州、深圳的药房正式上架替尔泊肽注射液(穆峰达)。

    2天前
  • 绽妍生物正式挂牌新三板

    9月8日,绽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绽妍生物)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这标志着绽妍生物在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绽妍生物主营业务分为医疗器械类(医用敷料产品)和化妆品类两大板块,具体来看旗下拥有专注肌肤问题修护的“绽妍”、婴幼儿皮肤学级护理品牌“绽小妍”及生物活性复合酸品牌“德菲林”三大核心子品牌。

    其中,“绽妍”品牌在中国皮肤屏障修护医用敷料市场表现强劲,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敷尔佳与巨子生物。


    2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塑妍萃Sculptra战略携手美莱集团:强强联合,双线共振,领跑2025年医美市场热度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1117

( 0 )

( 0 )

( 0 )

2025-07-17 10:01

近期塑妍萃Sculptra与美莱医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于7月16日在北京美莱及广州美莱同步首发。此次与行业头部机构合作,意味着塑妍萃Sculptra自今年4月在中国全面上市后,在B端市场的重要突破,更彰显了其产品力与品牌价值获得头部医美机构的高度认可。


1.jpg

值得关注的是,美莱集团今年对高端再生产品线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在选品标准上更加严格。此次选择与塑妍萃Sculptra合作,正是基于对其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品牌力的高度认可。



2.jpg


对塑妍萃Sculptra而言,美莱集团强大的终端影响力与客群基础,将有效助推品牌在C端市场的认知度与渗透率;同时,这一标杆性合作案例也将形成示范效应,为后续拓展其他优质医美渠道奠定坚实基础。双方的合作将持续推动再生医美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塑妍萃Sculptra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再生类品类和童颜品类搜索第一的亮眼成绩,在小红书、微信朋友圈等核心社交平台累计曝光量突破1亿次,成为当之无愧的“话题流量王者”。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同时,也展现出强劲的品牌势能。


除此之外,塑妍萃Sculptra还通过多城联动的线下沙龙活动强势覆盖全国核心医美市场,邀请业内专家深度分享产品特性与临床应用经验,与合作机构共同搭建起专业交流与消费者体验的桥梁,形成 “线上声量引爆——线下体验深化”的完整闭环,进一步夯实品牌在市场中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Sculptra从流量到留量:解码塑妍萃Sculptra亿级声量背后的品牌建设逻辑


在医美行业中,B端机构势能是信任基石,C端用户声量是增长引擎。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是:机构端声量提升➡为品牌做好专业背书➡获得消费者信任➡口碑传播➡社交平台曝光,社媒平台的曝光提升市场热度,再反哺到机构端,提升销量和服务。


3.png


所以市场声量是衡量品牌力竞争的关键指标,它不仅反映品牌在信息环境中的曝光程度,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品牌在用户认知结构中的占位优势,以及品牌专业度。


4.jpg

塑妍萃Sculptra在小红书平台和真相研究所的IP联名,总曝光量超1亿+


5.jpg

朋友圈精准推送,总计曝光人数达7000W+


持续霸屏和强势刷屏,塑妍萃Sculptra在不断触达核心求美者。但是品牌声量并不是单纯的数字,更是品牌背后综合实力带来的长远影响。


塑妍萃 Sculptra 产品力深耕:从技术突破到市场认可


1999年,塑妍萃Sculptra首次问世,至今已在60多个国家/地区安全使用近26年,惠及数百万求美者,并积累了同类产品中数量最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在中国大陆地区被称为“天后童颜”。作为聚左旋乳酸填充剂的开创者,塑妍萃Sculptra是首个获得美国FDA认证的PLLA填充剂,并已获得欧洲CE等多家权威监管机构批准,具有国际ISO认证。


在4月的上市会上,塑妍萃Sculptra展示了独特的PLLA-SCA材料及专利工艺,“三重再生”独家作用机制,“紧致提升”的核心功效让海内外专业人士全面了解其产品的专业实力。


国内仅“童颜针”产品就已经接近10款,塑妍萃Sculptra能在B端和C端实现声量霸榜,从产品分析,一是材料的安全性,医生和求美者最大的反馈是,相比与其他再生材料,塑妍萃注射完后不肿胀,第二天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二是疗效确切,因为塑妍萃独特的片状材料结构,通过疗程化注射后,真正达到紧致提升和肤质改善的作用。


塑妍萃Sculptra是纯聚左旋乳酸(PLLA),拥有独特且致密的颗粒形态学结构,是不规则片状的实心颗粒,这就决定了塑妍萃Sculptra拥有卓越渐进式的胶原诱导和稳定持续的生物降解特性。有业内专业人士曾指出:再生材料的降解周期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太快会导致疗效迅速消退,太慢则可能长期滞留体内,影响安全。塑妍萃Sculptra的安全性与长效性达到了非常好的平衡。


塑妍萃Sculptra品牌力进阶:从产品认同到理念共鸣


当产品力突破消费端基础需求阈值,品牌力便成为决胜关键。作为全球首款原研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填充剂,塑妍萃Sculptra凭借数十年临床验证,早已构建起坚实的品牌壁垒。


当下社媒平台的亿级声量热潮,正推动用户认知完成从“品牌识别”到“品牌共鸣”的质变跃迁。其核心在于:塑妍萃Sculptra已超越单纯的产品功效层面,升维为健康抗衰理念的载体——它摒弃即时填充的短期思维,以“渐进式皮肤结构重建”为核心理念。通过激活“原位胶原生成”机制,刺激自体胶原蛋白的生成,为肌肤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内建支架”,从根本上改善肌肤的质地和弹性,使抗衰效果更加持久、自然。


塑妍萃 Sculptra 企业力支撑:从科研深耕到生态构建


在医美行业,产品的市场表现往往折射出企业端的综合实力。当一款产品持续领跑细分赛道时,其背后必定站着一位兼具科研深度与市场洞察的“行业推手”。作为塑妍萃Sculptra的母公司,高德美(Galderma)凭借科研创新和生态布局,推动产品在再生医美领域快速崛起。


从全球实验室的尖端研发,到专业医师的标准化培训体系;从再生材料的创新突破,到产品矩阵的协同布局——高德美构建的完整产业闭环,正是塑妍萃Sculptra能在激烈竞争中快速突围的核心依托。


塑妍萃Sculptra在2025年的市场表现,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成功案例,更折射出中国医美行业发展的新范式。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产品力与传播力的双轮驱动正成为破局关键;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企业端的技术积淀与消费者端的认知建设缺一不可。


展望未来,随着医美消费持续理性化,那些既能以创新科技解决真实需求,又能以真诚沟通建立情感连接的品牌,必将获得更长久的市场生命力。塑妍萃Sculptra的实践表明:当“硬核产品”遇见“精准传播”,当“国际品质”嫁接“本土洞察”,一个医美品牌就能跨越周期,实现从现象级产品到标杆级品牌的跃迁。这或许正是留给行业的最宝贵启示。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