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华熙生物加码植物外泌体

    近日,《一种基于三维梯度微涡旋与声波流体化协同作用的植物细胞囊泡高效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申请人:山东杰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外泌体(PEVs)是蕴含着植物再生和修复力量的“绿色信使”,被誉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修复抗衰成分。然而,想从拥有坚韧细胞壁的植物中,大规模、高纯度、无损伤地提取出这些纳米级的脆弱囊泡,是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天花板”。这份由山东杰凯生物与华熙生物共同申请的专利,整合了多学科技术,以“三位一体”的高效提取流程,实现了植物外泌体的高效提取。

    2025-09-30 19:14
  • 腾讯入股乐普医疗旗下民为生物技术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522万人民币增至约1616万人民币。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张冰峰,经营范围包括从事生物科技、医疗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现由乐普医疗(300003)、青岛民芯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及上述新增股东等共同持股。

    2025-09-30 19:13
  • 爱美客子公司诺博特“米诺地尔搽剂”注册获批

    9月23日,北京诺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两款“米诺地尔搽剂”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批准文号分别为国药准字H20255541、国药准字H20255542。


    2025-09-30 19:13
  • 未名拾光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近日,生物活性原料创新企业未名拾光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 B +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泰金斯瑞、海邦投资共同注资。这是继今年 5 月获得欧莱雅、纳爱斯集团近亿元投资后,公司再次获得产业资本加持。这次的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深化AI技术平台建设、拓展生物材料多元应用场景,以及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


    未名拾光核心定位是“AI+合成生物驱动的生物活性材料创新平台”,通过AI重构生物活性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全链条。除此之外还布局微生物与植物细胞工厂,生产多肽、胶原蛋白等蛋白类产品。


    此次融资,是AI 赋能生物活性原料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2025-09-30 19:12
  • 巨子生物控股股东斥资1.056亿港元增持公司股份

    9月24日晚间,巨子生物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接获公司控股股东Juzi Holding Co., Ltd通知,自2025年6月9日发布增持计划后,截至本公告日期,Juzi Holding于市场内合共购入2,006,600股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约为1.056亿港元(不包括佣金及其他开支)。紧随本次增持后,于本公告日期,Juzi Holding合共持有公司583,111,535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数的54.45%。Juzi Holding可能会根据市场状况和适用的监管要求,不时进一步增持公司股份。

    2025-09-29 15:31

 医美行业观察

倩碧重磅发布2025白皮书:妆械联合全周期管理重构亚洲医美护理新生态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769

( 0 )

( 0 )

( 0 )

2025-07-29 09:56

中国医美市场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发展,然而在行业规模扩张的同时,术后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缺失逐渐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瓶颈。其中,光电项目术后返黑问题长期困扰亚洲医美消费群体,临床研究表明,该现象的本质是肌肤在多重病理机制下的系统性失衡。


医美行业传统“重治疗、轻护理”的运营惯性根深蒂固,加之欧美技术方案与亚洲人群肤质存在显著适配性差异,使得中国医美市场亟待从“单一项目驱动”向“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产业模式深度转型。这一变革不仅关乎消费者体验升级,更成为破解术后并发症高发、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破局尝试  倩碧首创“妆械联合”理念


在轻医美市场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术后泛红、屏障受损等问题导致许多消费者对医美效果存疑。


1.png


依托57年皮肤学专研积淀,倩碧于2024推出了CX院线专研系列,其核心成分为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医用级透明质酸钠复配体系,通过“双重修复配方”兼顾了创面湿性促愈与屏障重建,由此开启了倩碧首创的“妆械联合”全周期皮肤管理模式的序幕。


2.jpg


倩碧“妆械联合”路径本质上是对医疗美容价值链的重构。通过将械字号产品的医疗属性与功效护肤的日常场景深度耦合,首次建立了“预防-干预-维养”的全周期责任闭环,成功破解了行业术后修复标准化缺失、院外护理断层等痛点,助推医美行业从单一治疗向“治疗+维养”双轨并行的转型向前一大步,进入新阶段。


持续深化 倩碧《2025白皮书》直击术后“返黑”本质


近日,倩碧联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发布的《2025院线专研光电返黑人群白皮书》(以下简称倩碧《2025白皮书》)指出:90%的光电术后患者因返黑产生焦虑,24%出现社交回避;而亚洲人群特有的Fitzpatrick III-IV型肌肤特质(黑色素活跃、屏障脆弱),使光电术后炎症后色素沉着(PIH)发生率逼近100%。


3.jpg


倩碧《2025白皮书》中以科学视角首次揭示了返黑形成的三重路径:热损伤直接激活酪氨酸酶,引发黑色素合成失控性爆发;术后屏障脆弱期遭遇紫外线侵袭,使色素沉积风险激增5倍;黄金微针等破皮项目触发的血管扩张与铁血黄素沉积,更使未使用抑黑成分者色斑发生率攀升至92%。这一恶性循环因护理认知断层被进一步放大——仅半数患者坚持科学防晒,术后管理沦为“经验主义”的牺牲品。


科学落地 倩碧“妆械联合”四步模型的科学闭环


面对困局,倩碧基于千余例敏感肌的临床研究,以“妆械联合”理念构建起科学闭环,将械字号产品的精准干预与功效护肤的日常维养进行了深度融合。


术前1周的角质温和代谢(乙酰壳糖胺+水杨酸)与基底黑色素活性抑制(含UP302的302光子镭射瓶);术中即刻的械字号胶原敷贴营造湿性愈合环境;术后关键1-2周的高频防晒防护(光子镭射盾每2小时补涂)与夜间褪红抑黑协同;后续长期维养,持续进行“光电+居家护理”效果评估,动态调整方案。四步模型如同精密齿轮咬合,将传统碎片化护理升维至全周期健康管理。


倩碧《2025白皮书》以“科学破局返黑”为核心,通过皮肤学专研与本土化创新的深度融合,以“妆械联合”模式将医美护理从“治疗后补救”推向“全周期预防”,既解决了消费者术后焦虑,也为行业树立了皮肤健康管理的新标杆。


4_副本.png


除了明确“术前-术中-术后”操作指南,倩碧还对产品进行本土化创新,填补国际品牌在东方肤质研究的空白,并联合500+医美机构开展“理想肌肤方程式”培训。用一系列行动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医学研发-临床验证-消费教育”协同生态,或将成为破局当下行业同质化困局的核心路径,成为中国轻医美市场的进阶关键。


扫码查看倩碧

《2025院线专研光电返黑人群白皮书》

5.png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