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奥精医疗董事会换届选举

    11月10日,奥精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提名黄晚兰、仇志烨、宋天喜、田国峰、刘洋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同意提名苏剑、李晓明、赵凌云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其中苏剑为会计专业人士。

    7小时前
  • 华熙生物对外公布一项《特定序列核酸分子及其作为PDRN的应用》的发明专利

    10月31日,华熙生物(688363.SH)申请的一项《特定序列核酸分子及其作为PDRN的应用》的发明专利正式对外公布,该专利产品的核心成果为全新特定序列PDRN,其序列具有明确确定性,生物活性、分子量及产品质量均稳定可控。

    7小时前
  • 媛颂集团携手半岛医疗率先上线国内首款械三大超炮

    11月10日,媛颂集团与半岛医疗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国内首个获批“三类证”的超声医美设备“半岛大超炮”将率先登陆媛颂全国直营体系。该设备于2025年10月30日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成为国内首台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超声美容仪器。

    此次合作标志着国内超声抗衰设备迈入合规化新阶段。媛颂集团将依托其全国直营院区,在两周内完成设备部署,并推出包括术前面诊、参数定制及术后随访在内的全流程标准化服务体系。

    7小时前
  • 臻泰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

    11月10日,昆山高新集团宣布完成对医美材料公司臻泰生物的Pre-A轮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柠檬酸材料、胶原蛋白及其复配产品的研发进程,并加快重组胶原蛋白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落地。臻泰生物是一家医美原料研发商,其研发管线主要包括:柠檬酸材料、柠檬酸材料与胶原蛋白等复配产品、牛跟腱提取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等。

    7小时前
  • Tiger美学公司投资GenesisTissue

    11月3日,老虎生物科学公司旗下的老虎美学医疗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对 GenesisTissue 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据悉,GenesisTissue 是一家处于早期阶段的生物技术企业,致力于通过先进的个性化 3D 生物打印技术为乳房重建和整容手术带来变革,而此项投资彰显了老虎公司在乳房重建与隆胸领域的野心。此前,老虎公司推出的alloClae 就是一款开创性的即用型结构性脂肪组织产品,专为身体塑形而设计。

    1天前

 医美行业观察

《清单》落地,终结“医生资质”买卖灰产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519

( 0 )

( 0 )

( 0 )

2025-11-12 10:38

近期,医美行业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广乱象频发。


先有央视新闻曝光“看脸”主播无医学背景,却进行高价医美咨询;后有“套壳”医生冒用资质现象引发舆论,用虚假的科普带动营销,不仅误导求美者,更损害了行业公信力。


而这一切的喧嚣,似乎都在为一份文件的出台做着铺垫——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为这场乱象划上了休止符。


乱象双生花:“套壳”与“看脸”


事件的冰山一角,由央视新闻揭开。


从门童、花店老板转型而来的“看脸”主播们,仅凭话术就能为求美者开出数十万元的天价方案。他们游走在医疗咨询的边界,利用信息差扮演着“专家”角色,以荒唐之姿大肆敛财。


与此同时,“套壳”医生的讨论也在行业中爆发。


经过认证的医生账号,不仅性别、IP与实名不尽相同,而且实际执业范围也与医疗美容完全不符。这背后关于资质买卖的灰色操作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不仅触及《医师法》的红线,更让“医生”的公信力在求美者心中大打折扣。


这两股乱象,一者伪造专业身份,一者根本毫无资质,但最终的归途都是营销与生意,它们不断模糊科普与营销的界限、稀释行业的专业成色,也最终引来了监管的聚焦。


《清单》落地:为科普划出“专业护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的出台显得恰逢其时,文件内容也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像一份精准的指南。


严禁科普导流、严禁医生跨岗、严禁泄漏隐私案例、严禁夸大效果、严禁事后隐身。


一、不得发布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违背,损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损害卫生健康行业形象的内容。

二、不得以健康科普形式违法违规发布各类广告、导流导诊,或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推销和销售医药产品、养生课程、保健食品等牟利。

三、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或未经患者授权同意,展示可识别个人身份的影像、图片或文字。

四、不得宣传推广与岗位不匹配、超出本人专业领域的内容。

五、不得发布未经科学验证、虚假错误内容,不得断章取义曲解专业指南、行业标准等,误导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六、不得夸大病情和疾病治疗效果,不得以“神医”“神药”名义进行宣传,不得通过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特别是在涉及高风险诊疗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诊疗手段等方面。

七、不得滥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布未经核准真实性、科学性,或未添加显著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标识的健康科普内容。

八、不得发布违背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违反医德医风的内容,不得在健康科普中出现低俗、“擦边”、哗众取宠、话题炒作等不良内容吸引流量。

九、未向医疗机构报告,不得以该医疗机构及其职能部门名义或个人职务身份(含存在可推断单位及身份的相关标识及提示内容)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

十、不得在离职后沿用原单位和职务信息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


这份清单与其说是在限制,不如说是在“正名”,厘清什么才是属于医务人员的、负责任的专业表达。


行业走向:从流量争夺到价值回归


监管的收紧,必然伴随着阵痛,但也预示着一次深度的行业洗牌。


当“套壳”的成本变得高昂,当“看脸”的话术无处容身,过去依赖信息不透明和身份模糊性的野蛮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


对于真心扎根于行业的医美机构与医生而言,这实则是一次价值的回归。竞争的赛道,将重新回归到专业实力、技术底蕴与诚信沟通上来。


合规不再是成本,而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当专业的护栏被树立,医美行业才能真正告别那个真假难辨的“草莽时代”,而这对于所有敬畏专业、尊重医学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12月3日,上海,「新世界 精耕增长·2025未来医美大会暨追光大赏颁奖盛典」上,一起聊聊~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