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为盆腔器官脱垂治疗提供新方案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通过增强成纤维细胞功能和血管生成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前景》。


    该项研究表明,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rhColⅢ) ,rhColⅢ能够通过增强成纤维细胞功能、促进胶原合成与血管生成,有效重塑细胞外基质(ECM),为POP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生物材料治疗策略。


    2025-09-12 16:32
  • 欧邦琪透明质酸钠凝胶皮肤充填剂获FDA批准

    9月11日,沃尔登卡斯集团宣布,公司旗下Obagi Medical品牌的首款透明质酸注射用凝胶Obagi® saypha® MagIQ™于2025年9月10日获得美国FDA批准。该产品由奥地利科罗马制药研发,采用专利 MACRO Core 技术,能形成稳定的三维透明质酸基质,旨在提供自然效果、均匀分布及可预测的注射体验。沃尔登卡斯计划于 2026 年在美上市,并与现有护肤业务形成协同,推动 Obagi Medical 成为集护肤与医美为一体的领先皮肤学品牌。

    2025-09-12 16:31
  • 朗姿股份拟9247万收购重庆米兰柏羽67.5%股权

    9月10日,朗姿股份(002612)公告拟以9247.5万元现金收购芜湖博恒二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的重庆米兰柏羽时光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67.50%的控股权。这一交易既是其医美全国布局的关键落子,也是 "体外培育 + 成熟收购" 模式的再度实践,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朗姿的资本运作路径备受关注。


    截至2025年3月31日,重庆米兰柏羽100%股权评估值1.37亿元,对应67.5%股权价9247.5万元。标的业绩支撑显著:2024年营收1.48亿元、净利514.77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3800万元、净利401.89万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长势头强劲。


    2025-09-12 16:31
  • 叮当健康加码“创新药”布局 与礼来达成合作

    近日,即时健康到家服务企业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叮当健康”)与礼来集团(以下简称“礼来”)达成合作,继北京地区之后,叮当健康在广州、深圳的药房正式上架替尔泊肽注射液(穆峰达)。

    2025-09-11 15:35
  • 绽妍生物正式挂牌新三板

    9月8日,绽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绽妍生物)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这标志着绽妍生物在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绽妍生物主营业务分为医疗器械类(医用敷料产品)和化妆品类两大板块,具体来看旗下拥有专注肌肤问题修护的“绽妍”、婴幼儿皮肤学级护理品牌“绽小妍”及生物活性复合酸品牌“德菲林”三大核心子品牌。

    其中,“绽妍”品牌在中国皮肤屏障修护医用敷料市场表现强劲,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敷尔佳与巨子生物。


    2025-09-11 15:35

 医美行业观察

即将上市的伊美尔也没赚到钱,医美机构应该往哪走?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2742

( 0 )

( 0 )

( 0 )

2021-08-11 09:13


导读:设想一下,有一个企业是赛道中的全国第四、北方第一,但是没有赚到钱甚至还亏损了几个亿。那么是这个企业出现了问题呢?还是这个赛道出现了问题呢?这个企业是伊美尔,而这个赛道就是医美机构。


文|周七

01 有资历有名气有地位,伊美尔盈利还是很难

8月3日,北京伊美尔医疗科技集团股份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作为国内知名的几大医美机构品牌之一,伊美尔港股上市的举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其招股书披露的信息也让外界得以窥见医美机构行业的一些隐秘。


听起来十分洋气的伊美尔其实是国内民营医美连锁机构的老品牌,早在1997年,其前身红十字健翔整形医院就在北京诞生了。2002年成立伊美尔幸福医院之后,具有两家医院的伊美尔开始具有了连锁机构品牌的雏形。


在2003年,为了提高知名度招徕顾客,两个曾经做过记者的创始人精心策划了“人造美女郝璐璐”事件。通过对郝璐璐全身十多处整形的跟踪报道,手术整形这个新事物在当时社会掀起了广泛讨论,伊美尔也因此一炮而红,迅速奠定在行业中的主流地位,并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大发展。


成立24年的伊美尔发展到今日,旗下的机构从当时的一个乡办医院发展到如今在北部五个城市拥有并经营9家医疗美容机构,其中北京5家、天津、青岛、济南、西安各有1家。目前其提供的服务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医疗美容非手术服务,主要包括的是注射美容诊疗和能量美容诊疗,第二类是医疗美容手术服务,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美容整形手术。


除了成立时间久、营销能力强之外,伊美尔在行业地位方面也不逊于其他竞争对手。根据Frost&Sullivan资料,以2020年医疗美容服务收入计算,伊美尔在中国北部所有私立医疗美容机构集团中排名第一,在中国所有私立医疗美容机构集团中排名第四,并且伊美尔的医美非手术服务收入占比在中国五大私立医疗美容机构集团中排名第一。


图片

然而各方面看起来都不错的伊美尔却并没有在“遍地黄金”的医美赛道赚到钱,甚至前几年还亏损了几个亿。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6.61亿元、7.39亿元、8.11亿元,2019、2020年增速分别为11.8%、9.7%;同期毛利分别为3.55亿元、3.81亿元、4.35亿元,毛利率稳定在50%以上。营收和毛利率较为稳定的状态下,伊美尔却陷入了经常性的亏损,公司2018、2019年分别亏损1亿元、1.1亿元,仅在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828.6万元。


已经成为医美机构头部企业的伊美尔,在营收和毛利都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居然还会亏多赚少,实在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而造成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我们似乎可以从员工成本上发现一些端倪。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伊美尔的销售成本分别为3.06亿元、3.58亿元、3.76亿元,其中员工成本则占到了销售成本的30%左右。并且在伊美尔的员工类别中,医师占比仅为7.3%,加上其他医疗人员之后也只占员工总数的三成左右。而归类于销售和营销人员的占比则达到了43.6%,这还没算上为这个庞大销售人员群体服务的其他行政人员。


通过伊美尔的招股书,其经营业务的活跃客户从2018年的70467人增加到2020年的86629人,复合年增长率为10.9%,保持持续增长,另外回头客由2018年的31539人增长至2020年的42243人,复合年增长率达15.4%,体现了较高的用户忠诚度。虽然销售团队在拉新和维护老客户上获得了比较不错的表现,但是其庞大的人员开支也严重侵蚀了伊美尔的利润空间。


02 增收难增利为什么成为医美机构的共同魔咒?


目前医美行业颇受资本青睐,上市公司股票“沾医美即起飞”。但是医美产业链上下游境况则不尽相同,在上游供应商脚踩黄金赛道大口吃肉的同时,中游医美机构和下游互联网平台则往往只能喝汤。


在大多数行业研究报告里,上游主要包括药品、医疗耗材和器械的生产商,中游指医疗美容机构,下游为终端市场即消费者,包括传统广告、医美中介APP等,通常所说的“医美暴利”就是在描述上游的生产商们。以爱美客的玻尿酸产品为例,对其营收贡献最大的嗨体、爱芙莱、宝尼达三款产品,2019年的毛利率分别约为93%、90%、98.7%。核算下来,每支成本仅约25元、31元、33元。


相比于上游生产商的技术壁垒和高利润,中游的医美机构们赚得更像是一些辛苦钱。中游医美机构不仅要向上游供应商支付原料产品成本,还需要向新氧、更美、大众点评等第三方平台支付部分推广、获客所需的营销费用。


其实发生在伊美尔身上增收不增利的奇怪现象并不是孤例,毛利较高、净利润低已经成为了中游医美机构的普遍现象,即便是华韩整形、鹏爱医疗等知名上市公司也同样存在着增利难的问题。华韩整形在2020年实现营收8.9亿元,毛利率为50.5%,但净利润只有1.2亿元。而鹏爱医疗在保持60%-68%稳定毛利率的情况下,2018到2020年却是三年亏了两年。


在谈到医美机构为什么不赚钱的时候,有一些人会把原因归结于产品成本和营销人员成本的“两高”上面。诚然,这是从财务数据上最容易得到的原因,但是在更进一步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医美机构现在遭遇的困境或许就是它本身所造成的,即终端医美机构市场的高度分散化。

图片 

图片


我国医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竞争也自然加剧,但这种竞争大多数只是发生在医美机构市场上。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国内正规医美机构数量达13000家,同时行业内私立医疗美容机构占据80%以上份额,终端竞争市场化程度高。截至2020年,国内上市规模体量较大的连锁医疗机构收入规模约8-9亿元,占比行业市场规模仅为0.6%左右。


体量较大的连锁机构仅占行业市场的0.6%,更多的都是各自为战的中小机构,目前终端医美机构的分散程度可见一斑。数量广大的中小型医美机构在技术和设备上并没有足够的获客优势,因此降低价格来抢夺客户就成为了这些中小机构擅长使用的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增加销售人员来获客也是推升整体获客成本的重要原因。压低价格和增加销售人数既是医美机构为了获客的无奈之举,但同时也在饮鸠止渴,更加剧了医美机构市场的内卷和竞争。


高度分散化的医美机构市场不仅在人员成本和价格上存在内卷,其在产品成本上也存在严重弊端。一盘散沙的中游医美机构在上游厂商面前议价能力极弱,甚至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在上游厂商形成技术壁垒和近似垄断的情况下,中游医美机构除了接受厂商制定的价格体系别无他法。极高的行业集中度带给了上游厂商定价的权力,这也是为什么生产商的产品毛利率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90%以上。


在伊美尔招股书揭开了医美行业的隐秘一角之后,明显可以看得出来谁掌握了产业链的议价权谁就能分到更多蛋糕。而为了吃到这个蛋糕,提高行业集中度或许会成为医美机构们未来要面对的一个选择。



文章来源:医与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