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为盆腔器官脱垂治疗提供新方案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通过增强成纤维细胞功能和血管生成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前景》。


    该项研究表明,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rhColⅢ) ,rhColⅢ能够通过增强成纤维细胞功能、促进胶原合成与血管生成,有效重塑细胞外基质(ECM),为POP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生物材料治疗策略。


    2025-09-12 16:32
  • 欧邦琪透明质酸钠凝胶皮肤充填剂获FDA批准

    9月11日,沃尔登卡斯集团宣布,公司旗下Obagi Medical品牌的首款透明质酸注射用凝胶Obagi® saypha® MagIQ™于2025年9月10日获得美国FDA批准。该产品由奥地利科罗马制药研发,采用专利 MACRO Core 技术,能形成稳定的三维透明质酸基质,旨在提供自然效果、均匀分布及可预测的注射体验。沃尔登卡斯计划于 2026 年在美上市,并与现有护肤业务形成协同,推动 Obagi Medical 成为集护肤与医美为一体的领先皮肤学品牌。

    2025-09-12 16:31
  • 朗姿股份拟9247万收购重庆米兰柏羽67.5%股权

    9月10日,朗姿股份(002612)公告拟以9247.5万元现金收购芜湖博恒二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的重庆米兰柏羽时光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67.50%的控股权。这一交易既是其医美全国布局的关键落子,也是 "体外培育 + 成熟收购" 模式的再度实践,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朗姿的资本运作路径备受关注。


    截至2025年3月31日,重庆米兰柏羽100%股权评估值1.37亿元,对应67.5%股权价9247.5万元。标的业绩支撑显著:2024年营收1.48亿元、净利514.77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3800万元、净利401.89万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长势头强劲。


    2025-09-12 16:31
  • 叮当健康加码“创新药”布局 与礼来达成合作

    近日,即时健康到家服务企业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叮当健康”)与礼来集团(以下简称“礼来”)达成合作,继北京地区之后,叮当健康在广州、深圳的药房正式上架替尔泊肽注射液(穆峰达)。

    2025-09-11 15:35
  • 绽妍生物正式挂牌新三板

    9月8日,绽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绽妍生物)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这标志着绽妍生物在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绽妍生物主营业务分为医疗器械类(医用敷料产品)和化妆品类两大板块,具体来看旗下拥有专注肌肤问题修护的“绽妍”、婴幼儿皮肤学级护理品牌“绽小妍”及生物活性复合酸品牌“德菲林”三大核心子品牌。

    其中,“绽妍”品牌在中国皮肤屏障修护医用敷料市场表现强劲,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敷尔佳与巨子生物。


    2025-09-11 15:35

 医美行业观察

从家用美容仪到专业医美器械,光电医美的想象空间还有很大?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4123

( 0 )

( 0 )

( 0 )

2021-10-19 09:27

导读:在医美行业正式进入强监管时期的2021年,除了有几款新的注射类针剂产品陆续上市,整个医美产业内比较活跃、富有潜力的赛道可能就要数光电医美产品赛道了。


作者|周七


01 家用仪器会变成医美器械吗? 美容仪的身份难题


在医美领域里面,光电赛道其实是比较有想象力的,而光电品类想象力的来源就它的应用范围十分丰富,囊括了医院、美容院、家庭等许多场景。甚至小米来做光电类的产品都不会感到违和,事实上小米也的确这么做了。


今年7月,国内美容护理品牌inFace获得了小米集团、顺为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而inFace又是小米生态链公司米谷智能旗下个人家用美护品牌,可以说小米已经悄悄地进入美容仪器赛道。其实小米早在前几年就在和美容仪器打交道了,小米众筹网站早前上架的过声波离子洁面仪和美容棒,一度风靡全网,成为了当时的爆款产品,而这次成功的经历也让小米开始重点关注美容仪赛道。


其实小米的布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必然,因为我国家用美容仪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从市场规模上来看,家用美容仪器是一片蓝海。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为6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30%。虽然家用美容仪器的市场规模比较可观,但是受到产品技术、规范标准等影响,小米进入的美容仪赛道和光电医美之间的联系十分微弱,甚至由于产品标准过低而被称为“小家电”。


长期以来,整个美容仪品类都处在医疗器械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灰色地带,没有明确的界定。由于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畴,家用美容仪的效果也不要求临床验证,家用美容仪品牌随意宣称,甚至炒作概念的现象十分常见。


不过好在今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发布了《射频美容类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提到,根据射频美容类产品的风险程度,其管理类别应不低于Ⅱ类,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市场上非常火热的家用射频美容仪或将纳入医疗器械监管范畴。而一旦这类美容设备被纳入医疗器械管理范畴,从生产到销售乃至使用环节,都会让美容仪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生产家用美容仪的企业或许会摇身一变,成为医疗器械的的生产厂商。


虽然小米进入美容仪赛道的消息能够极大刺激市场的积极情绪,但是从目前医美行业的视角看来,资本所关注的美容仪器市场或许不够“专业”。


02 光电医美市场:粥多僧更多


事实上,行业内所提及的光电类仪器都是指在相关医美机构完成的、以医美项目为主的各类光电类医美设备。当前国内主流的医美项目主要包括皮肤美容、美体塑形及私密整形,而所采用的技术包括激光、射频、冷冻溶脂、脉冲光、超声波等。


1.png


众所周知,医美市场可分为手术类与非手术类(轻医美),其中非手术类主要可分为注射类医美(如玻尿酸/肉毒素)和光电类医美。根据 Frost & Sullivan 测算,轻医美市场规模在过去 5 年以25%的复合增速增至 773 亿,其中光电类及其他项目市场规模约为 374 亿,预计未来 5 年将保持 21%的复合增速增至 954 亿。


而光电类项目高速增长的背后其实是用户医美需求的转变,与传统手术类医美相比,光电医美具有无创或微创、价格较低、恢复快、风险小等优点,非常符合现代都市女性医美需求方便化、日常化的发展趋势。另外,光电类医美在皮肤美白、缩小毛孔、嫩肤、紧致等方面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光电类医美能够获得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我国光电类医美项目的消费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是我国的医美厂商并没有同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光电医美赛道仍然呈现出国际龙头企业主导的局面。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外资企业先发优势明显,研发技术、产品及品牌均经过多年沉淀,因而在全球及中国市场均占据主导地位。据 Medical Insight 统计,16 年全球及中国光电类医美器械行业龙头分别为美国的赛诺秀和复锐医疗科技旗下的以色列Alma。


不过好在国产光电类医美器械厂商近十年来快速发展,尤其在激光医美器械已实现部分产品的进口替代。并且不少国内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的资本运作方式,也不断正在积极抢占被外资企业独占的巨大市场。


其中复锐医疗算得上是深耕光电医美。复锐医疗在2013年收购了以色列飞顿激光95.6%的股权,飞顿激光主营高端美容设备,年收入近1亿美元,拥有15%的全球市场份额;公司于2003年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2016年成为国内光电类医美器械行业龙头,现已成为医学美容激光设备领域的市场领先者。


除了早早布局的复锐医疗之外,国内企业近些年在光电医美方面也有不少动作。比如华东医药通过子公司收购西班牙High Tech公司,High Tech 是一家聚焦非侵入性能量源型医美设备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公司,业务覆盖身体塑形和皮肤修复两大医美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冷冻溶脂及激光脱毛等系列产品。


医美三剑客中的昊海生科也在年初斥巨资以2.05亿元收购了光电器械企业欧华美科,除此之外,新氧收购武汉奇致激光、奥园美谷频繁牵手国外高端光电品牌都同样被视为各个医美企业在光电医美赛道的加码。


不管是像财大气粗者利用资本收购手段来快速入局,还是如半岛医疗、吉斯迪GSD等企业试图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突破。可以预料的事情是,富有想象空间的光电医美赛道未来势必会出现市场的大爆发和大混战。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