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为盆腔器官脱垂治疗提供新方案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通过增强成纤维细胞功能和血管生成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前景》。


    该项研究表明,锦波生物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rhColⅢ) ,rhColⅢ能够通过增强成纤维细胞功能、促进胶原合成与血管生成,有效重塑细胞外基质(ECM),为POP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生物材料治疗策略。


    2025-09-12 16:32
  • 欧邦琪透明质酸钠凝胶皮肤充填剂获FDA批准

    9月11日,沃尔登卡斯集团宣布,公司旗下Obagi Medical品牌的首款透明质酸注射用凝胶Obagi® saypha® MagIQ™于2025年9月10日获得美国FDA批准。该产品由奥地利科罗马制药研发,采用专利 MACRO Core 技术,能形成稳定的三维透明质酸基质,旨在提供自然效果、均匀分布及可预测的注射体验。沃尔登卡斯计划于 2026 年在美上市,并与现有护肤业务形成协同,推动 Obagi Medical 成为集护肤与医美为一体的领先皮肤学品牌。

    2025-09-12 16:31
  • 朗姿股份拟9247万收购重庆米兰柏羽67.5%股权

    9月10日,朗姿股份(002612)公告拟以9247.5万元现金收购芜湖博恒二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的重庆米兰柏羽时光整形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67.50%的控股权。这一交易既是其医美全国布局的关键落子,也是 "体外培育 + 成熟收购" 模式的再度实践,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朗姿的资本运作路径备受关注。


    截至2025年3月31日,重庆米兰柏羽100%股权评估值1.37亿元,对应67.5%股权价9247.5万元。标的业绩支撑显著:2024年营收1.48亿元、净利514.77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3800万元、净利401.89万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长势头强劲。


    2025-09-12 16:31
  • 叮当健康加码“创新药”布局 与礼来达成合作

    近日,即时健康到家服务企业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叮当健康”)与礼来集团(以下简称“礼来”)达成合作,继北京地区之后,叮当健康在广州、深圳的药房正式上架替尔泊肽注射液(穆峰达)。

    2025-09-11 15:35
  • 绽妍生物正式挂牌新三板

    9月8日,绽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绽妍生物)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这标志着绽妍生物在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绽妍生物主营业务分为医疗器械类(医用敷料产品)和化妆品类两大板块,具体来看旗下拥有专注肌肤问题修护的“绽妍”、婴幼儿皮肤学级护理品牌“绽小妍”及生物活性复合酸品牌“德菲林”三大核心子品牌。

    其中,“绽妍”品牌在中国皮肤屏障修护医用敷料市场表现强劲,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三,仅次于敷尔佳与巨子生物。


    2025-09-11 15:35

 医美行业观察

业绩增长,市值却接连跳水,口腔龙头通策医疗正在经历什么?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2607

( 0 )

( 0 )

( 0 )

2021-10-28 09:24

导读:作为千亿市值口腔龙头的通策医疗,最近也正在因为市值接连跳水受到人们的关注。上市公司的市值受到企业经营状况影响有所变化本是正常情况,然而这次通策医疗风波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公司管理层和市场投资者的观点截然不同,甚至打起了口水仗。


作者|周七


01 业绩增长和市值跳水并存


牙科赛道的龙头企业通策医疗在10月14日发布了2021年度的三季度报告,不过当时谁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季报发布成为了通策医疗卷入舆论漩涡的导火索。


通策医疗的股价分别在10月14日、10月15日都获得了跌停,如果说季报业绩不佳引起公司股价下跌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其中令人觉得蹊跷的是通策医疗的季报是在14日的盘后向市场公布的,而股价下跌从季报公布之前就开始了。在经历一个跌停板之后公布的季报被不少投资者认为业绩不佳,因此在15日通策医疗的股价又上演了一次跌停。


通策医疗疑似季报提前泄露的操作导致不少投资者吃了两个跌停,因此有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情绪激动地质问通策医疗的管理层,甚至还有投资者表示,“通策医疗股票是股市杀猪的最好题材”。面对股民的质疑和不满,通策医疗的董事长同样不甘示弱,不仅连发多个帖子回击,甚至公开回怼称“他们买我们的股票是我们的耻辱”。这一公开互怼事件随即也登上热搜,成为了近期A股市场的一个热点话题。


据财报显示,通策医疗今年第一至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6.31亿元、6.86亿元和8.1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1.59%、23.14%和12.4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62.95%、13.27%和5.88%。有分析师据此认为,通策医疗三季度的业绩增速有所变缓,并没有达到预期。事实上通策医疗三季度利润增速的大幅下降,和去年三季度因疫情抑制的需求集中爆发带来的高基数有密切的关系。

图片1.png


其实从数据上看,通策医疗的三季度业绩并没有太过难看,相反,三季度成绩单整体来看还是较为靓丽的,今年前三季度的总营收已经超过去年全年20.88亿的总营收。通策医疗董事长也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在政策不确定、市场超级敏感的复杂形势下,ROE、现金流等各项指标都无法挑剔。”


通策医疗业绩增长换来的却是股价的连续下跌,除了有些分析师认为的增长疲软、增速不达预期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这段时间在市场上广为流传的牙科集采传闻。


今年8月,浙江宁波医保局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流出。《方案》称,宁波未来将建立一个有关种植牙品牌的医保报销目录。9月,国家医保局就舆论热议的“种植牙集采”问题做出了答复,明确表示,将按照《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精神,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耗材和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另有“西南某省将联合其他9省对牙科进行采集”的消息漂浮。


种植牙集采的传闻不仅让客户种植需求有明显的观望、推迟就诊现象,直接影响到了通策医疗的业绩。并且在整个牙科口腔赛道来看,一系列集采政策的讨论和传闻都被视为对通策医疗的重大利空,这或许也是导致大量资金出逃的一个重要原因。


02 雄踞浙江也困于浙江的通策医疗


种植牙集采政策的广泛讨论虽然在市场上造成了一定的观望情绪,但是对通策医疗的影响其实有限。根据通策医疗披露的信息,在公司主要业务构成中,种植营收只占15%左右。所以即使真的开展种植牙集采,也与提高的渗透率带来的增量相抵。在公司公告中,通策医疗还认为种植体集采导致的低价种植有利于公司引流,是通策医疗的机遇而非危机。因此,种植牙集采并不是能够影响通策医疗未来发展的真正因素。


深究真正影响到通策医疗发展的因素还是来自于内部,具体来说是其独特的“区域总院+分院”模式能否能扩张到全国。从通策医疗的发展历程来看,独特的“区域总院+分院”模式不仅赶上了浙江经济腾飞的红利,同样也成为了通策医疗成为千亿市值口腔龙头的关键因素。


自2006年,曾是浙江最大口腔专科医院的杭州口腔医院启动公立医院改制,而抓住公立医院混改机会的吕建民,以1.02亿元拍得杭州口腔医院100%股权,更名为通策医疗。次年,通策医疗借壳北京中燕上市,而后接连收购宁波口腔医院和沧州口腔医院70%股权,笼获了一批优质的牙科医师资源和品牌声誉,公司营收增至2008年的1.39亿元。


在尝试用连锁化经营模式开拓市场受挫之后,通策医疗关闭了所有的连锁诊所,转向“区域总院+分院”模式。该模式下,区域总院基于领先实力和多年公信力的沉淀,为分院背书,对其医疗服务技能、学术地位形成强有力支撑,而分院背靠总院的影响力,在各下沉区域形成分支机构,源源不断地吸引新鲜医生资源和客户流量注入,短时间便可抢占市场份额。

图片2.png


虽然“区域总院+分院”模式让通策医疗在浙江大获成功,但是在浙江之外的通策医疗并没有获得耀眼的成绩。从区域收入组成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在浙江省内收入为18.28亿元,占总营收的90.39%;浙江省外收入1.94亿元,占9.61%。在扩张3年之后,省外收入只占到通策医疗的一成,这已经侧面证明了通策医疗将独有的模式扩张到全国的困难性。


“区域总院+分院”模式的可复制性是通策医疗前期在浙江攻城略地的杀手锏,但是这一商业模式在浙江省外地区遭遇的水土不服已经成为了通策医疗走向全国的桎梏。如何解决其特有模式在省外的落地,或许是通策医疗管理层在互联网口水仗之外更为头痛的问题。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