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美团接入京东自营医美诊所

    7月30日,京东自营医美诊所已在美团APP客户端渠道上线,同时加入了美团补贴,这是京东和美团在医美领域的首度合作。京东自营医美诊所在美团APP上的名称为“京东自营美容皮肤科(亦庄店)”。亦庄店的不少产品都获得了美团的补贴,导致亦庄店部分产品套餐在美团APP上的价格,甚至低于其在京东APP上的自营价格。

    2天前
  • 大熊制药撤回나보타(A 型肉毒杆菌毒素)100单位的中国国内药品注册申请

    7月30日,大熊制药主动撤回나보타(A 型肉毒杆菌毒素)100单位的中国国内药品注册申请,据悉该产品的适应症为20岁以上65岁以下成人因眉间皱眉肌和 / 或降眉间肌活动导致的中重度眉间皱纹的临时改善,申请日为2021年12月30日。

    撤回原因为,其一,该品目许可申请的审批时间已超过常规许可审批周期;企业经内部综合评估及业务开发战略调整后,认为需进行充分补充完善以确保获批,因此决定自愿撤回原申请。


    2天前
  • 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

    普丽妍近日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未来资产资本(中国)领投,老股东雅惠投资、华泰紫金追加投资,启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目前,普丽妍已取得两张NMPA三类注册证,包括聚乳酸面部填充剂“普丽妍·T”、聚对二氧环己酮面部埋植线“普丽妍·馨秀”,均为自主研发。其中童颜针普丽妍·T一经上市便获得行业与市场认可。


    2天前
  • 国产首款合规注射溶脂产品「蓉芷®」正式发货

    7月26日,由南京迈诺威医药自主研发的去氧胆酸注射液(品牌名:蓉芷®)正式启动首批上市发货。

    蓉芷®(国药准字H20254519)于2025年6月正式获得国药监局批准,主要用于改善成人颏下脂肪造成的中至重度轮廓突出或面部过度丰满(即“双下巴”)。作为国内首个合规注射溶脂产品,其上市填补了该领域的市场空白。


    2025-07-31 11:05
  • 缝合线龙头普立蒙完成「B+轮融」

    7月24日,南京普立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泰紫金投资与新工产投共同参与。两家专业投资机构的联手加持,不仅为普立蒙提供了资金支持,更为其带来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战略协同可能。

    普立蒙作为一家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交叉应用的平台型企业。依托合成-研发-生产一体化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平台,开发出系列可吸收医疗器械相关产品,涉及普外、神外、医美等多个领域,其中在国内率先布局系列可吸收创新缝线、可吸收止血夹、可吸收颅骨锁及童颜针等产品,产品性能对标国外同类型产品,先发优势明显。


    2025-07-31 11:05

 医美行业观察

2021,医美这一年

产业

观察君

阅读数: 3100

( 0 )

( 0 )

( 0 )

2022-01-05 09:49

医美产业笔记导读:人类变美的欲望,永远没有上限。这也是医美行业每一年都非常火热的原因之一,甚至整个医美行业在2021年逆势飞速增长,而且2021年是近3年里医美行业同比增速最快的一年。


回顾这一年,医美行业可以用“精彩”来形容。但是回到专业层面,一直贯穿在医美行业的主线是“监管”,同时“新业态”“新产品”也成为两条最重要的支线。医美产业笔记回顾总结了2021年医美行业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主要是以下几点:


“监管”一以贯之


01 八部委联合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


背景:2021年6月10日,国家卫健委、公安部、海关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于6月到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美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和安全风险,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活动。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器械等行为。依法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信息和医疗广告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信息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回看过去十多年我国政府部门对医美的监管措施,确实是一年比一年严格。2021年八部委“下场”,一方面是医美行业的乱象已经亟需监管部门的规范;另一方面是医美正在广泛影响群众,消费群体的扩大也在倒逼行业规范化。


1.jpg


02 《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发布


背景:2021年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明确指出:禁止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2021年11月,《医美广告法指南》正式出台。


2.jpg


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医美广告法”落地,除了严罚严处违法医美广告以外,全国多地还紧接着推出整治各类医美违法乱象的新招、严招。《广告法》的颁布对于一些正规的机构、平台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一不小心“踩红线”的情况不少。短期来看,行业会因《广告法》的颁布产生震荡,但是长期来看,合规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红利。


03 两大交易所联手“封杀”医美贷


背景:2021年8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要求在其交易所挂牌的部分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入池基础资产中不得有“医美贷”,这意味着两大交易所联手“封杀”医美贷。


以往经验表明:消费金融杠杆是催生行业乱象的重要原因,斩断不合理的消费金融杠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行业乱象,还可以有效防范消费金融风险。所以对医美贷的整治是借用其他行业的监管经验,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


“封杀”医美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不合理消费行为,遏制行业野蛮、不健康生长,虽然短期内此举会遏制一部分需求,但长期来看,会让行业更健康、更可持续。


04 征求《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调整意见


背景:2021年11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对外发布关于征求《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调整意见)的通知。


3.jpg


对于部分医美产品监管类别调整中,通知显示: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由注射器以及预装在注射器中的填充材料(一般以透明质酸钠为主要成分)组成,产品用于注射至面部真皮层,主要通过所含透明质酸钠等材料的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拟按照III类器械监管,也就是大部分的“水光针”。


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水光针并未取得第Ⅲ类医疗器械的资质证明。甚至有相关业内专家指出,“目前看到的所有水光产品如果很严格地看,没有一款是合格的,都是妆字号或特妆,或者一类械、二类械,有三类械但是适应症都是不合适的,适应症都是眼科、腹盆腔、骨关节腔,全都是不合规的。”


除此之外,本次调整意见还对其他部分医美产品类别监管进行了调整,包括: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若产品通过射频能量作用于人体拟按照III类器械监管;高频电场皮肤热治疗仪、射频治疗仪,若产品用于面部、体部、颈部等非创伤性浅表治疗,拟按照II类器械监管。新增面部埋植线品名举例,拟按照III类器械监管。


这次的监管意见,更加细分,也更加具体。“水光针”产品若正式作为三类医疗器械监管,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三类器械注册周期长、费用高、技术要求高,企业要做好长期准备。


05 点名具体医美项目:“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被禁止,提示“刷酸治疗”风险


背景:2021年7月30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禁止开展“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的通知》禁止“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应用于临床。


4.jpg

 

通知明确指出,该手术缺乏科学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直接导致神经不可逆损伤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有悖于医学伦理原则。


2021年8月1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科学认识“刷酸”美容》文章,提示公众注意“刷酸治疗”风险等。针对刷酸的火爆,国家药监局官网刊文提醒公众科学认识刷酸美容,同时强调“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和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告诉消费者刷酸过程中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化妆品不是药品,可以含有部分酸,但有严格的使用要求。


不论是明文禁止,还是发文警示,都表示医美项目的火热程度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多普通人,科学的科普知识和严格的法律法规都在路上了。


新业态:关于医美直播未来的探讨


2020年一场疫情,让线上化成为一个重要的业态。2021年疫情的持续,也再次推动短视频+直播的爆发,直播电商俨然成为了超级风口。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68.2%潜在用户愿意观看医美直播。在今年1-3月,淘宝上主打医美专场的带货直播共计31场,其中有3个直播间销售额破亿。


但是随着淘宝大主播雪梨因偷逃税账号被封,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第17条明确规定“互联网直播内容构成商业广告的,相关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应当履行互联网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责任和义务。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发布医疗、药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或者保健食品广告。”对医美直播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打击。


5.jpg


另外随着《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出台、部分直播主不爱惜羽毛被封杀,多数直播主表示“医美限制太多,基本上不做了”。12月3日,曾创下3.93亿医美直播订单的主播@土豆fancy 发微博称,“关于医美能不能直播,明年不好说,因为国家管控社这方面越来越严格,很多医院也抵制抱团抵制低价直播。”


6.jpg


所以由于2021年的一系列事件,2022年医美直播将面临巨大阻力。


新产品:医美、泛医美竞相绽放


“再生时代”来临


今年被称作“再生元年”,2021年4月13日,华东医药旗下医美产品Ellansé®伊妍仕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2021年4月19日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商品名:艾维岚)获国家药监总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也意味着国内第一款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的聚左旋乳酸PLLA“童颜针”产品正式获得准入;2021年6月25日,爱美客的“含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获得NMPA批准上市,商品被命名为“濡白天使”。


三款重量级“再生产品”接连获批,它们本质上都是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再生,以达到填充目的的“再生类”轻医美产品。


这三款产品之所以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其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产品之外所代表的行业趋势,一是轻医美;二是再生。目前市场上的“轻医美”,主要能分为4大类:玻尿酸、肉毒素、皮肤再生产品和光电射频仪器。多款皮肤再生产品获批有一部分原因是乘着“轻医美”的东风,不仅轻医美是未来趋势所在,再生产品也是。


功效型护肤产品走俏


功效型护肤品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医美产品,但是却和医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敷尔佳冲刺IPO、创尔生物冲刺IPO、贝泰妮拟二次上市……今年这些企业的动作让人不得不重视功效型护肤品的崛起。


虽然敷尔佳、创尔生物都因为各种原因终止了IPO进程,但它们的一举一动还是备受业内关注,不论是产品还是公司业绩,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敷尔佳形成了以适用于轻中度痤疮、促进创面愈合与皮肤修复的II类医疗器械类产品为主,多种形式的功能性护肤品为辅的产品体系。


创尔生物可以说是中国胶原贴敷料产品的“开创者”,号称拥有全国首款无菌III类胶原贴敷料,旗下拥有创面辅助治疗的创福康和用于日常皮肤护理的创尔美两大品牌,创福康为“械字号”,产品包括胶原贴敷料、胶原蛋白海绵等,而创尔美系列产品则主要为“妆字号”,


而贝泰妮则是薇诺娜的母公司,2021年3月25日,贝泰妮(300957.SZ)登陆创业板。“贝泰妮做的是皮肤健康生态,我们推出的第一个品牌薇诺娜是这个生态中功效性护肤品的第一个品牌。薇诺娜的成功奠定了贝泰妮打造中国皮肤健康生态的基础,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贝泰妮董事长郭振宇表示。


纵观这一整年,监管始终伴随医美行业的发展,强监管给行业带来了短暂的变化,甚至是让企业感受到一些“阻力”,但是随着监管的进一步加强,行业进一步走上正轨,在一个良性竞争环境下,医美企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甚至可以肯定,未来国家对医美行业的监管、打击将更加严格。2022年,“黑医美”也将逐步被取缔。


我国的医美行业不断衍生出新业态、新产品、新品牌,不管是轻医美的风口,还是再生产品的风口,都成为许多企业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有品质、有实力的品牌。不断深耕专业,以客户为核心打造品牌价值,形成自身壁垒,才能谋取长远发展。


文章来源:医美产业笔记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