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四

201910

医美产业笔记 >

 快讯

  • 敷尔佳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25亿元

    敷尔佳10月23日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同比下降17.58%;归母净利润9538.69万元,同比下降44.96%。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下降11.54%;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下降36.73%。

    2025-10-24 10:12
  • 巨子生物“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批上市!

    最新消息,巨子生物旗下自主研发申报的“重组I型α1亚型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械三类证获NMPA批准上市,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53132049。

    适用范围:适用于满足该产品说明书中所列条件下,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包括眉间纹、额头纹和鱼尾纹。

    2025-10-24 10:07
  • 今年已注销超1.2万家医美企业!创历史之最

    根据《大美界》媒体报道:2025年1—9月,医疗美容相关企业主体共有1.2万余家注销,达到了历史峰值——这一数字,已与2021年全年注销总量持平。

    回顾2015至2024这十年,中国医美企业主体的注销数量依次为:3000余家、4500余家、7000余家、1万余家、1.1万余家、7500余家、1.2万余家、1.1万余家、1万余家、4000余家。


    2025-10-23 10:20
  • 小红书发布重磅新规:将全面限制“医疗及三品一械”行业与平台认证的“医疗专业博主”的商业合作

    近日,小红书蒲公英平台发布一项重要管控公告,宣布自2025年10月30日起,将全面限制“医疗及三品一械”行业与平台认证的“医疗专业博主”之间的商业合作。

    这意味着,医美、药品等品牌方及代理机构,将无法再通过官方渠道直接下单给拥有医生、护士等职业资质认证的博主进行推广。

    这一举措是对国家近期严管“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直接响应,标志着平台合规治理进入硬性拦截的新阶段。


    2025-10-23 10:19
  • 若弋生物重组A型肉毒素二期临床申请获受理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信息显示,由苏州若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Sf9细胞,150 kD天然氨基酸序列)新药二期临床申请已于10月21日正式获得CDE受理,受理号为CXSL2500908。


    2025-10-22 10:27

 医美行业观察

复盘问题肌诊疗的全路径:理论为基石、技术为核心,赋能行业全面进阶

观察

观察君

阅读数: 1964

( 0 )

( 0 )

( 0 )

2023-07-10 09:45

纵观当下求美需求无非有两种:一是抗衰老,二是解决问题肌。从本质上来看,问题肌解决,求医需求占主导,更倾向于“医”;抗衰,求美需求占主导,更倾向于“美”。所以相比之下,问题肌的解决更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行业内也需要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更多专业的交流与探讨。


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应该让参与学习的人“听懂”“学会”“思考”和“应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问题肌的解决是一项医学行为,从其产生原因、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及治疗方式都需要专业的指导。远想生物主办的“2023第四届新医美艺术节”中的「皮肤再生医学论坛」以及活动中的采访环节请到了许多专家学者谈了对问题肌解决的看法,医美行业观察经过现场学习发现:关于问题肌的解决,行业内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认知和操作体系,但是细分到具体问题,解决办法的水平却是参差的。


回归本质,

专业理论如何指导问题肌诊疗?


概括来看,目前主流的问题肌大概包括“斑敏痘纹”,其中痤疮和黄褐斑是当下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肌肤问题。


从求美者的角度来说,包括痤疮、黄褐斑在内的问题肌是一种“疾病”,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是自我驱动;从医生专家的角度来说,问题肌解决的需求非常大,治疗手段也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优化;对于机构来说,问题肌人群的粘性和复购率都更高。


但回归医美本质,痤疮和黄褐斑的治疗在诊疗与修护的过程中都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主导。在「皮肤再生医学论坛」下午的课程中,多位专家就痤疮问题的治疗原理与手段进行了分享,除此之外,西安栾术医疗创始人栾琪教授在接受医美行业观察采访时也分析了痤疮产生的根源、解决的手段等。


客观来看,行业内对痤疮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的认知已经比较成熟,栾琪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总结的“四点原因”和“四个治疗手段”在行业内基本达成共识。但一方面,这些手段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痤疮问题;另一方面,用户群体需求的更迭使得她们更倾向于能更快速、更有针对性的轻医美手段。


栾琪教授提到:“轻医美越来越盛行,行业也出了很多局部的治疗手段,比如微针导入、调节皮肤微生态的手段就成了痤疮治疗的新的原则。”


640.jpg


如果说痤疮治疗在行业内达成许多共识,那黄褐斑治疗就尚处于初级阶段。同样的,「皮肤再生医学论坛」上午的课程主要集中在黄褐斑治疗手段的探讨上。


为此,医美行业观察采访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杨蓉娅教授,她坦言:“黄褐斑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临床手段也非常多,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案。”或许是出于这样的初心,远想生物·伊肤泉联合杨蓉娅教授建立的「黄褐斑临床科研基地项目」在今年正式启动。


640-1_副本.jpg


结合现实来看,启动黄褐斑临床科研基地,可以搭建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共同交流的平台,贯通双方优势,促成长远的、可持续性的临床研究。杨蓉娅教授还提到,在未来一年里将凝聚更多专家力量,将黄褐斑机理新进展、研究新进展及丰富优秀的治疗经验沉淀成册,最后汇编成《2023年黄褐斑临床新进展综述》,作为黄褐斑指导工具书,为行业提供更标准更规范的治疗方案。


不管是从学术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黄褐斑临床科研基地项目」的价值都是巨大的,黄褐斑问题的研究会逐渐有一套统一科学的治疗流程,同时促进行业的规范化。


而在黄褐斑的治疗过程中,新疆华美整形美容医院皮肤科技术院长 雷虹教授作为一直走在一线的专家对黄褐斑的治疗总结了自己的方案。她在“再生医美之黄褐斑的联合治疗”的分享中表示:“比较常用的一个手段就是微针,在机械性损伤之后启动皮肤的自我修复。”


640-2_副本.jpg 

总结发现,不管是痤疮还是黄褐斑在医美行业都受到非常多的重视,行业内关于这些问题的探究也一直在进行,只是整体来看,不同医生、机构对这些问题的认知水平和解决手段参差不齐,这个领域亟需专业知识和专家的指导,同时也需要专业产品做辅助。我们也注意到,以上专家都提到了「微针」在痤疮、黄褐斑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全套解决方案背后的全面复盘:

以专业为出发点


有破有立、不破不立或先破后立,诠释的是皮肤屏障和医美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皮肤再生”的逻辑。这一准则被行业内许多专家所认可,但是落脚到实际操作,产品效果和医生技术都存在许多差异化。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肿瘤与再生生物学博士、中山大学教授 程芳在远想生物主办的「智·美之光论坛」上强调:“远想生物的再生医美体系中提出的三要素,包括:微环境重塑、信号连接和细胞再生。”


640-1.jpg


问题肌的解决也秉承着这些原则,首先要打造一个健康的微环境,然后进行信号连接和细胞再生,最终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修复。

 

远想生物在再生医美的探索和研究上走在了行业的前沿,并以再生科技引领行业趋势,推出了伊肤泉、凝光E.R.T、爱缇恩、瑞恩诗4大品牌;此外,还有私密医美服务创领平台丽芙莎、为肌肤提供综合护理方案伊美之光、敏感肌深度护理科技品牌无敏氏、医功效护肤品牌莱菲思,以及国内首创毛囊焕活科技品牌首护道等五大品牌。

 

尤其在微针技术应用上,伊肤泉的微针治疗已经成为再生医美领域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以微针治疗在黄褐斑问题中的应用原理为例,微针的作用是刺激再生,再结合伊肤泉的产品,进行定点定位定量的透皮吸收,能够促进微环境重塑,同时提供多种信号让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更具有方向性。微针的每一次微刺激,都会激发胶原的再生。在黄褐斑治疗的过程中,微针疗法搭配伊肤泉的产品能够达到抗氧化的作用,抑制黑色素产生,控制黄褐斑的反复的作用。

 

从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看,任何一个前沿技术的应用无外乎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理论端的探索,当理论能站住脚之后才能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基石。例如由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牵头组织、远想生物承办的「黄褐斑临床科研基地项目」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汇聚专家力量,制定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和理论。

 

其次是材料的创新与应用,也可以看作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这一过程需要不断更新迭代,栾琪教授在医美行业观察采访时曾提到:“伊肤泉的今年新推出的战痘AB瓶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创新,一是微针治疗痤疮的不同阶段规定了不同的产品;二是配方的创新,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渗透层次不同;三就是它能让皮肤微生态保持稳定和健康。”

 

最后是医生技术的融会贯通,“成熟的理论+产品的创新”已经给“操作”做了坚实的后盾,最后则需要依靠医生技术将效果呈现出来。这也才能成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听、学、思”之后落脚到“用”。

 

远想生物基于这一套逻辑,既有行业干货的输出,组织专家学者对问题肌解决、再生医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又有产品端的不断创新与精进;更有对机构的全新赋能,为客户和求美者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


回归本质,医美行业蓬勃发展,我们或许不缺一个好的产品、一个优秀的医生、一场干货的分享,但缺的是将这些优势汇总起来,做成体系化,做成全套的解决方案提供给行业。不管是问题肌,还是抗衰老,都需要企业向“全能”转型,建立自己核心壁垒的同时,更要赋能整个行业。远想生物为这种“全能型赋能”打了样,相信未来,远想生物还将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的基础上,给出行业更多的参考性动作,创造更强的价值。


文章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版权声明:转载医美医美行业观察的原创文章,需注明文章来源以及作者名称。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开白小助手(微信号:pingshalaile)。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医美行业的资讯和动态。
从此和医美医美行业观察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ymguancha.com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医美行业观察 |  京ICP备20027311号-1